《风景这边独好——浅析阳光私募》

阳光私募现状

中国股市在经历了2006年、2007年的牛市之后,一头跌进了2008年的熊市。2008年,沪深300指数从年初的5385.1点跌至1817.72点,跌幅达60%。在巨大的市场跌宕面前,公募基金纷纷落马,然而阳光私募却是“风景这边独好”。

2008年排名前十位的阳光私募产品的平均回报率比公募基金高出6个百分点,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高出12个百分点。在2009年上半年股市上涨情况下,阳光私募依然保持了傲人的业绩,排名前十的产品远远高出公募产品20个百分点,领先券商集合理财产品80个百分点。即使是在8月份大跌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跑在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前面。

图一 阳光私募、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排名前十位的产品回报率

数据来源:金思维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如此出色的表现恰恰符合了市场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熊市不亏钱,牛市赚大钱”,因而受到市场和投资人的热烈追捧,部分产品如星石、淡水泉甚至出现了需要排队等候名额的局面。新加入私募的李旭利的新产品更是热卖,成就了私募历史上天量的11个亿。

阳光私募与其他产品的比较

相较私募风光无限的盛况,公募基金公司、券商和银行也纷纷出招,推出“一对多”、券商集合理财以及私募基金宝等产品。

阳光私募VS基金“一对多”

“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由公募基金公司发行,于2009年8月18日业务开闸。自9月1日首批面世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对多”产品已经迅速壮大。截至11月10日,基金“一对多”专户有106只产品。

“一对多”专户理财要求进入门槛为100万,人数不超过200人,募资达到5000万以上可成立,与目前在信托公司发行的阳光私募相比,进入门槛要求类似,也有人数限制,投资范围上也比较灵活,和阳光私募形成了直接竞争的关系。从投资理念到产品设计,“一对多”与私募处处体现出相似性。但仔细比较,二者间还是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具体见表一。

“一对多”产品从发行至今,运行时间不到半年,收益和风险很难与阳关私募直接进行比较,因此其业绩回报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表一 阳光私募与“一对多”的比较

比较内容 阳光私募

“一对多”专户
人数限制 不超过50人,机构不限 不超过200人
信息披露要求 每月一次披露净值,也有每周公布者。09年2月银监会曾下文要求每周披露一次。部分私募每季、每月或以更高频率公布操作报告。 要求每月一次向投资人公布净值。要求在资产管理合同中约定向投资人报告相关信息的时间和方式,保证投资人能够充分了解资产管理计划的运作情况。
流动性 一般每月开放申赎,部分每周开放 最多一年开放一次申赎
成立要求 一般是3000万 5000万以上
实际管理人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公募基金公司中的专户投研团队
监管机构 银监会 证监会
组合投资方式 单个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一般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0%;同一资产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特定客户委托财产(包括单一客户和多客户特定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20%(不同信托公司会有所不同) 单个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10%;同一资产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特定客户委托财产(包括单一客户和多客户特定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
管理费用 1%-2%之间 0.9%-1.5%之间
业绩报酬 一般20%的提成(盈利或计划终止时提取) 不能高于20%的提成
产品类别 灵活配置型 灵活配置型、保守型都有
跟投要求 一般投资顾问会跟投一份,并可能要求将业绩报酬的部分转为跟投份额至总份额的5%或10% 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及从业人员不可投资其中
研究支持 人数少,追求精度 人数多,覆盖面广

阳光私募VS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截至11月20日,共有29家券商发行了74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在收益表现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比较抗跌,但上涨不足。

表二 阳光私募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比较

比较内容 阳光私募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人数限制 不超过50人,机构不限 不低于2人,不超过200人
准入门槛 100万元以上 通常为5万元或10万元
信息披露要求 每月一次披露净值,也有每周公布者。09年2月银监会曾下文要求每周披露一次。部分私募每季、每月或以更高频率公布操作报告。 至少每3个月公布一次
投资风格 有相对固定的风格、特色 投资经理变动频繁,风格特色不一致
实际管理人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券商
监管机构 银监会 证监会
组合投资方式 单个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一般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0%;同一资产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特定客户委托财产(包括单一客户和多客户特定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20%(不同信托公司会有所不同) 单个集合计划资产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按证券面值计算,不得超过该证券发行总量的10%,也不得超过计划资产净值的10%。
跟投要求 一般投资顾问会跟投一份,并可能要求将业绩报酬的部分转为跟投份额至总份额的5%或10% 证券公司参与1个集合理财产品的自有资金不得超过计划成立规模的5%,并且不得超过2亿元;参与多个集合计划的自有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本的15%
研究支持 人数少,追求精度 人数多,覆盖面广

阳光私募VS私募基金宝

光大银行于今年8月首推“阳光私募基金宝”产品,引入5家私募基金——星石、尚雅、民森、从容、涌金,负责各子信托投资管理,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市场特征将产品募集资金在5个私募基金子信托间动态配置。紧接着华润深国投于11月6日成立了信托中的信托——托付宝1号(TOF),邮政储蓄银行也于近日推出金种子优选投顾人民币理财计划。

这类产品实际上是银行或信托公司在私募基金产品中进行选择,从而构建一个私募基金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构建起到了“分散风险、均衡收益”的作用,同时也更有效的对组合内的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增加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目前阳光私募基金宝每天公布产品净值,便于投资者实时了解产品的收益情况。基金宝类产品的投资门槛相对低于普通阳光私募,且信息披露相对透明,适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中小投资者。

阳光私募特色

阳光私募之所以领先大盘、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究其原因是由其本身的优势所决定的。

    与产品业绩挂钩的激励模式。

通常阳光私募将根据业绩水平提取20%左右的业绩报酬,这种激励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私募基金经理获取绝对收益的积极性。而且一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会跟投一份,并可能要求将业绩报酬的部分转为跟投份额至总份额的5%或10%,这样就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有效的绑在了一起,二者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操作手法灵活。

一般,单只阳光私募产品的规模在1亿元左右,同时投资范围非常灵活,基本没有具体仓位限制,因此,私募基金经理可以依据市场的表现灵活控制投资仓位及相对应的股票投资比例。而基金“一对多”专户则有“双十限制”,基金经理的操作相对于阳光私募没有那么灵活。

投资者如何选购私募基金产品

从今年阳光私募的收益分布来看,各产品的收益分布极其不对称,目前近一年收益率排名第一的粤财信托——新价值2期(收益率211.15%)与排名倒数第一的百江信(收益率——33.02%)相差甚远。下图显示了成立1年以上的阳关私募产品的收益率分布频率图:

图二 私募产品收益率分布

数据来源:金思维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面对纷繁芜杂的阳光私募产品,如何慧眼独具,选出心仪的产品?投资者应从以下角度考虑:

基金经理人的选择

阳光私募业绩的好坏与基金经理人的关联度非常紧密,选择基金经理人是选择基金产品的第一步。

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人出身主要分为三类:公募基金经理、券商人士、民间高手。目前可明确归类的经理人占统计总人数的80%,其中32%来自公募,43%来自券商,25%属于民间派。整体业绩以公募出身者为最强。

投资人在选择基金经理人时,不仅要看基金经理人的历史业绩,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与自己风格近似的产品。目前阳光私募产品越来越集中于业绩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手中,并且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今年拥有傲人业绩的策略大师倡导短线投资,其管理人号称持股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尚雅的管理人石波则持仓重点行业,其重仓新能源行业,获益匪浅;淡水泉奉行“反向投资和行业轮换策略”;东方港湾的管理人但斌则重视选股,坚守价值投资之路。

产品业绩回报

同一私募经理旗下也会有多只私募产品,因此选择好心仪的基金经理人之后,第二步就是选择产品。

首先,产品的回报率是产品收益的直接量化体现,投资者可通过回报率直观的比较不同私募产品的收益;其次,投资者应考虑产品回报的稳定性,考察一个产品的业绩应至少看1年以上,不应只关注其短期内的表现。目前阳光私募中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会出现大幅跑赢大盘的产品,不过随后就销声匿迹了,而参与阳光私募是一个较长的投资时间,最好选择1年以上业绩领先的产品。

基金管理公司

投资者选择私募产品时还应考虑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星石、淡水泉、云南信托、上海证大、尚雅、武当、民森、朱雀、睿信、从容、涌金、重阳等俨然已经成为“第一梯队”,其中大多由历史业绩优秀的核心人物掌舵。投资这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相对风险较小。

2009年,对中国投资者可谓是跌宕起伏的一年,资本市场起伏不定,而阳光私募却依然能够跑在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前面,私募基金整体规模的扩张幅度更是惊人。经历了几年的发展,阳光私募俨然已经分得基金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块蛋糕,成为资本市场中最醒目、最有朝气的一股力量。可以说,阳光私募的时代已经到来,正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