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持有可观数目美元或港币资产的中国国内投资者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不断考验他们选择不同货币资产的能力;另一方面,相对封闭的国内资本市场上充斥的良莠不齐外汇理财产品将考验他们的财富管理水平。就前一挑战而言,投资者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富管理目标来选择持有何种货币资产。除了那些以将子女送往美国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留学为理财目标的人以外,大部分投资者们可能需要特别关注美元及同它挂钩的港币等外币的贬值风险,并采取相应坚持措施减持这类资产。尤其是持有同美元几乎完全挂钩但是利率较低的港币的投资者,应该认真考虑将其兑换成美元资产来管理。
就那些选择持有美元及其挂钩货币所定义资产的投资者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市场上的不同金融工具和外汇理财产品来增强外币资产的收益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管理人民币升值风险的绩效。不幸的是,目前某些银行(尤其是部分外资银行)在市场上极力推销的同海外股票、外汇、商品、利率等市场挂钩的所谓“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却缺乏详细的产品说明和必要的风险披露。被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所谓“最高预期收益率”所吸引的部分不知情投资者最终所得到的却是比银行相应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还要低的“最低预期收益率”。在市场监管的严重缺失现象暂时不能得到改善的外部大环境下,投资者还是应该从提高自己对不同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的辨别能力着手,理性地建立适合自己财务现状、投资期限、未来资金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特有限制条件的投资组合。
一、 认清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的本质。
综观国内目前不同金融机构所推销的所有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它们实际上归属于华尔街所定义的构造债券(Structured Notes)这一备选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资产类别。这些产品的面值、期限、信用评级、计息和付息方式、本金赎回等组织特征同传统债券无异,但是其利息收益却完全取决于产品所内嵌期权或远期交换合同条款所约定的股票、商品、利率、汇率、信用、通货膨胀等被链接指标的表现。所以不难看出,国内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实际上可以被分为内嵌期权型(Option-Embedded)、利息交换型(Interest Swapping)或者二者结合的混合型三大类。
国内目前销售得比较热火朝天的内嵌期权产品主要为可回购债券(Callable Notes),即投资者在投资时向发行人出售了提前回购(终止)该产品的权利。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该类投资产品的主要收益来源为机会成本风险所带来的利息收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期限不确定性的再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期权权费(Option Premium)收入。而从发行人角度来讲,通过购买回购期权后取得了三个操作上的灵活性:(1)在利率降低时行使提前终止理财合约的权利并发行新的替代产品来有效管理资金成本过高的风险;(2)可以在发放在外贷款的债务人提前还贷时行使提前终止权将资金退还给投资人来管理资金收益过低的风险;(3)在利率下跌时卖出价格上升的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组合并行使提前终止权将资金退还给投资人来锁定投资利润。
应该说,在目前美元利率回升到历史平均水平并有可能继续攀升的环境中,投资期限为1年左右的保本保息类的银行可提前终止结构性理财产品还是比较值得投资的。
国内目前各银行所销售的利息交换型构造债券主要是从华尔街一些卖方证券商那里批发来的,基本没有任何的投资价值。无论这些产品是同哪一种类别的资产挂钩,其实质是国内投资者雇用理财产品发行银行为代理来同华尔街券商交换约定金额的利息。投资者付出的是这些资金在预定期限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的利息,得到的是挂钩资产的部分同期回报。换言之,传统的利息交换产品是指交易双方互换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收益或支付。但是,构造债券中的利息交换却是投资者们以本来属于自己的固定利息收益换取同某种资产的定义变动方向和幅度挂钩的“变动利息收入”。
这里,投资者们实际上被华尔街的机构利用成转嫁风险的工具。我们以同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 变动区间挂钩的构造债券为例演示。假设某银行2004年以市场利率为1.25%的活期存款为资金来源支持着一个利率为5.50%、期限为3年的贷款池资金运用。显然,银行的这一资产和负债结构面临着巨大升息风险,但是低利率环境又导致储户们不愿投资银行利率为2.5%的定期存款产品。怎么办呢?银行就可以发行一笔同LIBOR变动区间挂钩的构造债券,如果LIBOR能在满足银行利差要求区间中波动,银行就付给投资者3%的固定收益;如果LIBOR向上突破定义区间,银行将不向投资者支付任何利息。显然,银行将利息上涨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构造债券的投资者。
同其他资产类别挂钩的构造债券的风险转嫁功能是大同小异的。为了将这些产品在包装得更有吸引力一些,银行还会附加给投资者代价不菲的“本金保证”条款。如果该利息交换产品附带期初本金交换,那么大部分本金仍将被投资回到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以保证到期后本息之和等于初始总本金;剩余资金将被用来投资挂钩资产的期货或期权产品。反之,如果期初利息交换双方不交换本金,那么多数的投资组合是以组合期权的方式来建立的。不管以何种方式来保本,投资者只能部分参与挂钩资产的正回报,其余的部分将变成投资者以外各相关利益者的费用或利润。
根据笔者多年实践观察,海外个人投资者购买的绝大多数挂钩型构造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小于同期市场利率。被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利息交换市场及华尔街券商层层剃头的这类产品到了国内的商业银行手中已经油